品牌规划  品牌培育  品牌交流  品牌推广 


品牌营销  品牌升级  品牌拓展

佛山市企业品牌促进会欢迎您!
学习:我国标准共有哪几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条规定: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01

-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强制性——顾名思义,是国家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强制实施的标准。

我国《标准化法》规定:生产、销售、进口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为了确保稳定,强制性国标内容具体、明确,少有转圜。

而推荐性国家标准则是技术水平高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对行业起引领作用的技术要求。相较强制性国标,更有市场适应性,贴近消费者。



我国现行的标准超过四万项,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法律手段贯彻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为人民安全筑起最坚实的防线。




02

-


地方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自然条件和民族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制定符合哥行政区域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以及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即为地方标准。

不仅有地域因素,也有经济差异因素,科技发展、公共管理水平较高的地方也可制定因地制宜的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不能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的地方标准相互交叉、重复、矛盾。




03


-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目前我国细分各行业为67个,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统一管理。


行业内同样区分强制性与推荐性,药品、食品卫生等关切人们最基本安全的行业标准均为强制性行业标准。行业标准进一步细化,相较国家标准更精确覆盖,有实力、有技术引领的企业在战略上参与制定行业标准,这对获得行业话语权有极大帮助。





04

-


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

 

团体标准是社会团体成员、企业自愿采用的,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广泛吸纳相关方参与到标准化活动中,保证其获取相关信息、反映参与人员的共同需求,有利于协商一致的达成。

 


最值得注意的是,团体标准的技术要求是不得低于强制性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

 

人们总是有误解:国家标准高于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但实际上,国家为各行业划定了的是最基础的、最低应该达到的标准。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国家标准正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所编制的。

 

举个例子,国家标准对一种产品的合格要求为100,那么只要大于100都可以进入市场,但若部分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可以将提升到150,通过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可以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树立产品品牌的有途径。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的周期短则要2~3年,长则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也是基于这一情况:需要全国性的调研、讨论、意见征集。

 

团体标准最为灵活,因为它是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为目标,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填补其他标准的空白。

 

更重要的是,团体标准是推荐性标准,鼓励企业在自律的基础上,按照标准生产,以提高品质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保证,保障消费者权益,树立产品品牌。



(图片来源网络,公益传播,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