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需要耐心栽培,种树的同时也回头看看小草吧。”
人们总是在前进。
栽下树木,厚植于理想信念的沃土;细心耕耘,浇灌砥砺奋斗的汗水。
面对着各种不确定的干旱贫瘠风险,盼着小树茁壮,向上生长。
这与品牌培育多么相似——
企业的发展正如植树,品牌见证着企业的枯荣。
只是在大树尚未长成之时,我们又是否忽视了小草的机遇呢?

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许多企业都面临着品牌架构的问题。
新推出的品牌与老品牌之间采取何种架构来共同面对消费者;老品牌拓展新品类时又如何进行延伸……
那么此时,主副品牌、母子品牌等品牌关系的处理成为了一门必修课。
01
——
母子品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宝洁——著名的日用化学消费品公司,其主品牌下分出多个子品牌——洗发类有海飞丝、飘柔、沙宣、潘婷;日用品类有汰渍、舒肤佳、碧浪……
有时我们会惊奇,原来平时熟知的一个牌子,竟然也是宝洁的一份子。

你问为什么不统一都叫宝洁牌?
这便是子品牌的效用了。
在这个例子中,宝洁是母品牌,为所有产品共用的品牌。在其之下,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别有不同的子品牌。
母子品牌代表着资产的隶属关系,子品牌被母品牌所拥有,是独立的产品品牌或业务线品牌。
独立的子品牌运营,正是对母品牌的一种破格,是开辟新市场的利器,是精细化划分市场、直击消费者痛点的快刀。
在这就有一个失败的例子——早期,美国派克牌钢笔因精细做工与高额定价,被视为富人阶层象征。但当时美国高档笔的消费者毕竟占少数,低档笔具有广阔的市场。1982年詹姆斯·彼特森掌舵后,大力开发低档笔市场,每支钢笔仅售价3美元,却仍旧沿用“派克”品牌。
结果显而易见,派克公司不仅没有打入低档笔市场,反而使高档笔市场的占有率下降到20%,市场份额损失严重。品牌的“自降身价”,这对旧用户来说无疑是一种“背叛式”冲击。
若是此时使用的是子品牌,就算产生了影响,派克公司也能够弃车保帅,不是所有消费者都在乎母子品牌之间的关系,及时放弃子品牌,保护能带来更长远利益的“派克”品牌。
品牌能够给用户一个长久的固有印象,但是若需要打破用户的印象,最好的办法是造一个新的品牌。
买一张崭新的画纸,比覆盖旧画纸重新画要简单得多。
02
——
主副品牌
和母子品牌相反,主副品牌中,主品牌才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
我们都熟知的“华润”品牌,下分许多的副品牌——华润万家(零售连锁)、华润怡宝、华润电力、华润万象城、华润燃气……
对比母子品牌相互独立的运营,不难发现,主副品牌经常是一同出现的。
副品牌就好像主品牌的一个“小名”,以此来对应不同的市场分类。
而优势显而易见,比起子品牌的另起炉灶,副品牌可以直接借主品牌的力走向市场。
副品牌可以使新推出的产品享受到成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节省广告宣传费用,降低市场进入成本,又可以避免在单品牌策略下,由于某产品经营不成功而给企业带来“殃及池鱼”的风险。
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副品牌的失败同样会对主品牌带来影响。
因为优秀的品牌在消费者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思维”。

我们提到霸王就轻易联想到了防脱发洗发水、提到“999”也同样联想到了三九胃泰。
但霸王推出了霸王凉茶、三九推出了龙滨白酒,借助主品牌的名声打向市场,却天然缺失了一定的竞争力。
不难看出,人们过于熟悉这两个大品牌。在对新产品产生好奇心之余,也会有困惑,会对资质产生质疑,这一定程度上对主品牌也是一种伤害。
同样的,副品牌的命名、切入市场的点都应该深思熟虑,过多的副品牌反而“过犹不及”,造成分类不清晰、资源浪费。
03
——
选择
何妨让小草与大树共同生长?
品牌终究是抽象的概念,想让品牌标志在消费者心中具象化,是一段漫长的“植树”旅程。
但小草是同时存在的,它能够借助大树遮风避雨,也能够在远离大树的地方,悄悄为这世界染上绿色的一角。
企业若有对市场划分的需求、有对趋势敏锐的嗅觉、有实施新战略决策的底气——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思路。
(公益传播,图源网络,侵权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