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都体会过,家人群、同事群、朋友群中转发过“某些所谓专业人士”的视频讲解——内容从居家饮食到国家大事,无所不谈,建议无所不提,而你是否也曾怀疑过部分专业人士的真实性?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其中,对于专业类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的要求引发关注。
这个行为规范明确,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过去几年在线直播行业增长迅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03亿,占网民整体的68.2%。同时,良莠不齐的主播队伍、质量参差的内容信息,也给行业秩序与长远发展带来隐忧。其中,法律、财经、医疗等内容因贴近民生,直接关联公众认知、个体安全,亟待提升专业门槛。
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邓佩律师介绍,一些非专业法律人士开设账号,对法律内容解读有误,造成公众对法律认识的偏差。“术业有专攻,专业人士更具信服力。”她认为,法律类主播“持证上岗”,可有效避免对专业性信息的误读、不合法信息的传播。
北京某公立三甲医院一名医生认为,一些开展虚假宣传的网络主播可能是私人门诊医生、护士,也可能是销售人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人事司负责人表示,这个行为规范出台的目的是引导网络主播规范从业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规范出台,有利于提高网络主播队伍整体素质,治理行业乱象,规范行业秩序,推动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些大平台已经对专业认证有相关要求——抖音规定,金融从业人员需要满足“证券、基金、期货、信托等普通从业人员(监管备案)”条件,提供对应自律监管组织官网备案截图和执业资格编号等材料。执业律师需提供属地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律师执业证首页照片和本年度考核备案页照片。快手要求,除身份证信息外,律师需提供律师职业资格证、在职证明等;投资经理需提供在职证明和从业资格证;医生需提供医师执业证、医师资格证、在职相关证明等;教师需提供教师资格证、在职证明等。微信视频号团队称,平台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等类型)的账号要求完成认证并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如果没有相关资质,平台将根据违规程度作出封号、掐断直播、限制推荐、扣除信用分等处置。此外,平台还会结合用户举报、平台巡查等方式加强直播内容管理。
邓佩律师认为,行为规范给网络主播提供了初步的行为方式指引。在执行过程中,建议网络直播平台更好地发挥审核和备案作用,并与其他官方认证平台建立机制化的核实渠道,防止主播资质材料弄虚作假。
现实生活中,金融、医疗、教育、法律等领域从业者需取得相关资质,在互联网平台上也应如此。门槛的提升将会过滤掉一些“冒牌”主播,强化从业者的红线意识。目前,用户审美在提高,对主播的人格魅力、知识积累和专业程度都提出更高要求。经过多年洗礼,用户、行业都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内容市场或将迎来一次专业升级,进入更加规范的轨道。
总体上有利于内容的提质升级。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化、专业化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