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规划  品牌培育  品牌交流  品牌推广 


品牌营销  品牌升级  品牌拓展

佛山市企业品牌促进会欢迎您!
柳州螺蛳粉:地方美食撑起新实业

行走在柳州街头,螺蛳粉店随处可见。


不论早晚,吃一碗螺蛳粉是当地人的日常习惯。


这碗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夜市的地方小吃,如今是柳州最亮眼的新名片之一。有关螺蛳粉的话题,时常登上网络热搜,螺蛳粉的评测视频、试吃视频、店铺推荐,在各平台都有着难以预估的流量。


对外地的美食爱好者们来说,螺蛳粉是疫情期间宅家时光舌头的慰藉,是周末打飞的也要去柳州打卡的理由。对柳州本地人来说,螺蛳粉显然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为柳州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


柳州,西南工业重镇,工业总产值占广西四分之一,是全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全国每卖出10辆车就有1辆是柳州生产。在这样的工业重镇,一碗小小的螺蛳粉为何会受到民众热烈追捧?


作为一座长期以汽车、钢铁、机械制造为优势产业的城市,“工业思维”根植于柳州的基因与血脉中。


面对新形势,柳州人开始思考:是否能够把螺蛳粉做成袋装速食,既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又能原汁原味地把螺蛳粉快递给食客?


这个课题首先被几个小作坊于2014年突破——袋装螺蛳粉诞生。


当时的袋装螺蛳粉几乎全是小作坊生产:租下一个房子,关起门,就在里面炒料,有的包装用的就是塑料袋和瓶子,保质期最长不超过10天,还有的因为卫生问题,被执法部门查封。



2015年初,柳州市提出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理念,确定了柳州螺蛳粉产业做袋装走机械化生产的道路。此后,柳州陆续出台一系列螺蛳粉生产标准和发展规划。


2015年6月,柳州市成立柳州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制领导小组,组织起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柳州螺蛳粉》,规定袋装螺蛳粉的用料、包装、产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次年5月,这一标准正式施行。


“每一项指标都反复试验、送样检测。”柳州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宫辛玲以米粉含水量为例介绍,米粉含水量过高容易滋生霉菌,过低又容易断裂。“制定标准还要考虑企业生产的实际能力,我们也听取了一些企业的意见,最终将含水量指标确定为14%。”


近几年《柳州螺蛳粉汤(配)料包生产规范》《柳州螺蛳粉生产消毒杀菌规范》《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等标准陆续出台,“标准化理念已贯穿螺蛳粉制作生产全产业链”。

从制定袋装螺蛳粉标准、申请“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到建立螺蛳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螺蛳粉原材料基地,高速增长的销售数据背后,离不开当地对这一地方小吃的精心呵护与培育。


标准化对品牌的带动力量是巨大的,将未完善的部分通过标准方式进行补全,做到流程上的规范,品质上的保障,效率大大提升。


一个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元的产业新业态正在柳州加速形成:带动包括大米、竹笋、豆角、木耳等在内的50万亩原材料基地建设,覆盖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发展工业旅游、开发文创产品等,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些不仅进一步增强了螺蛳粉的“吸粉”能力,更为当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