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风席卷之下,以怀旧、复古等标签出圈的回力鞋,发展强劲。
回力的起源,还要追溯至1927年,上海塘山路的一家名为“义昌橡皮制物厂”的小工厂,成立不久更名为“正泰信计橡胶厂”。
1935年,正泰信计橡胶厂正式注册中文“回力”和英文“Warrior”品牌——回力意为“回天之力”,表示能够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而Warrior则代表着“战士、勇士、斗士”。
1948年,“全运会”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期间,“回力”品牌被进一步宣传。
正泰橡胶厂精心设计并密切联络体育界、新闻界人士配合宣传。运动场内设置醒目的大型广告牌,藉以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年学生。
1956年5月,回力专门为国家篮球队参加奥运会定制了一款名为565型的经典球鞋,一经推出,立刻就成为了当时时尚的象征,受到了大众追捧。
1979年又推出了低帮的经典款WB-1,大家最熟悉的红白鞋。
相传,当时的经销商只要拿到这两款鞋就等于发财,根本不担心卖不出去。那时的回力鞋厂每年销量多达400万双。作家王朔曾称它是“小流氓抢劫的主要目标”。
1984年,中国女排勇夺洛杉矶奥运会冠军,当时脚上的战靴正是回力。
这无意中为回力打了一支明星级别的广告,回力也借此成为了当时中国人心目中的国民球鞋。
可以说,早期回力的成名,与中国的体育事业是紧密相关的。
处于巅峰时期的回力,每年生产两三千万双依旧是供不应求,八十年代的回力,销售额更是高达8亿元人民币,“骑着凤凰车,脚踏回力鞋,背着邮差包,举起海鸥相机,”回力的火热,可见一斑。
可惜好景不长,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政策下,阿迪、耐克等国外品牌开始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商品经济日益蓬勃,李宁、安踏等新国产品牌也相继出现。
内忧外患之下,回力没有及时调整品牌策略,依旧坚持老品牌老销售模式,下坡路不可避免。
最终走向破产。
虽然华谊兄弟注资重组,但没有机遇的回力始终没能等到它的那束曙光。
2005年,法国人特里斯·芭斯蒂安旅居上海,将飞跃鞋买到法国,迎合了当时的“反匡威潮”,将20多块的小白鞋买到500-1000元的欧洲潮品。
2008年,好莱坞明星奥兰多布鲁姆在曼哈顿的《纽约,我爱你》片场出现脚蹬一双回力鞋,而这一装扮被人拍下传遍了网络,引发了热议。
事实上,奥兰多脚上穿的并不是回力,而是飞跃,由于回力的经典款球鞋和飞跃太过相似,导致许多网友将其认错。但这个 “好莱坞明星穿回力鞋”事件却一下子引爆了线上关于回力的疯狂讨论以及线下的火热购买。
在欧洲,回力鞋的价格相比国内至少翻了25倍,达到50欧元,中国回力鞋成为欧美潮人争相购买的“尖货”。它的身价至少翻了25倍,达到让人惊愕的50欧元(约500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最权威的时尚杂志《ELLE》法国版还为它“著书立说”,它的死忠“粉丝”横跨演艺圈和时尚圈,包括“精灵箭手”奥兰多·布鲁姆和性感女郎安娜·尼古拉·史密斯。继中国蛇皮袋被国外时尚品牌克隆后,中国球鞋再度创下时尚界的一个奇迹。
2008年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潮兴起,借着国产品牌情怀的浪潮,回力终于等来了回春的机会。
北京奥运会期间,比利时王储、丹麦副首相、蒙古国总统等国外政要纷纷表现出对回力的极大兴趣,许多国外的运动员也对回力大加追捧。热捧之下,回力专柜的销售额从每个月不足一万一下子提升到三十多万。
此后回力销量从2009年开始不断翻番,由2008年不足1.5亿元迅速攀升至2013年6.1亿元。2015-2017年,飞速发展的回力总销售额从35亿元达到了60亿元。
近几年,各大国潮品牌的跨界联名已经成为新的营销噱头。大白兔奶糖×乐町、旺旺×TYAKASHA、甚至还有故宫×奥利奥、六神×RIO。
回力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营销机会,先后与葫芦兄弟、大嘴猴还有和飞跃都进行了联名。不过相较于其他品牌的联名来说,回力的联名似乎没有那么成功,知名度不高,销量也不敌原有的经典款。
IP联名走不通,就继续走自己的情怀路线。强调复古,回归国潮,回力打着“国货之光”的旗号,以此来引起更多年轻一代的共鸣。
想要获得现在年轻消费群体的认可,光靠情怀和IP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精神,形成一个属于回力独有的风格特色,才能让回力这个老品牌有更多的新故事可说。
回天之力尚存否,这个疑问也将交由时间来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