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月,“79元眉笔到底贵不贵”的争议事件引发互联网广泛讨论,更是造出了“79元套餐”的梗,与事件直接关联的各方均被舆论包围。
但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众多国货品牌乘着这个风口也加入了流量的狂欢,“79元商战”、“抱团热销”、“国货复兴”等词条频登热搜。众多存在于童年记忆中的国货品牌再次闯入大众视野,掀起了一场情怀盛宴。其中以蜂花响应最快,造梗最迅速,抢下商战“头啖汤”。
蜂花这个品牌成立于1985年。
初创的工厂,厂房只有四百多平米,十几个工人,拼死拼活,年产值不过500万元,市场主要在上海本地与江浙两省。产品及生产方式,也是最简单的洗涤剂与洗衣粉的包装加工。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拂下,人们开始知道头发不仅要洗干净,还要香,还要护发。
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卫生没有现在那么讲究,但是蜂花第一个提出了“护发”理念,也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液体洗发水和护发素生产的企业。
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转型中的经济秩序一度混乱,伪劣假冒产品层出不穷,企业从一亿多销售跌到7000多万,500个工人裁到200个。年亏损几百万,亏到企业零资产。正在这个时候,大卖场到处兴起,保洁公司等一批国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陆陆续续把旗下产品带到中国市场,绚丽的包装,洗脑的广告,大牌明星代言,一下子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迅速把市场抢占到手,也形成了对民族品牌的冲击。
虽然营收大不如前,蜂花也明白研发与产品质量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竞争激烈的时代,取胜已经没有捷径,埋头苦干,踏实研发的笨办法才是真正的好办法。
根据天眼查官网信息,蜂花目前拥有45项有效专利,2项审查中专利,其中包括30项实用新型专利和8项发明专利。
蜂花紧跟时代的潮流,推出创新的产品,并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手段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实现了品牌的发展和壮大。
这次的“79元”梗已经不是第一次,蜂花也曾回应“倒闭疑问”,借力打力,和年轻的网友一起吐槽“包装又土又丑,但是我有实力,真便宜”。
通过“蹭热点”,蜂花将流量吸引,立起了“小本生意”、“捡箱子养家”这类贴地气又符合年轻人兴趣的品牌鲜明设定,不可谓不高明。
同时,蜂花也懂得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仅仅12日一天就涨了五十万粉丝,蜂花开始呼吁大家多多关注其他国货品牌。并在已经商品全部售罄的直播间带货其他品牌的货物,让广大网友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谁的直播间”。